【案例分享】日本環境教育成果分享-由日本顧問Tokie Izaki撰寫
建立教育者的能力:「自然體驗場所」
環境教育及推廣領導者的師資培訓計畫──這是一項培育能在學校與社區中實踐與推廣環境教育的人才發展方案──由日本環境省(MOE)與文部科學省(MEXT)共同合作推動。
本計畫提供兩種類型的課程,各自具有不同的目標:
(1) 課程設計課程
此課程的目標是培養能設計環境教育及永續發展教育(ESD,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課程的領導者,主要對象為學校教職員,使其能在學校及地方社區中實踐並推動結合「社區共生」觀點的跨領域環境教育與ESD。
(2) 計畫設計課程
此課程主要針對企業中的環境教育與ESG相關人員,內容包括講座、實務案例分享與討論機會,協助學員規劃並實施能與學校、社區及企業合作的環境教育計畫。
課程內容包含:參訪提供體驗活動的企業與組織(全日本共有八個據點),學習如何規劃並實踐環境教育與ESD的體驗活動,以及如何引導成人與兒童行為與心態的改變。
此外,本課程針對多元背景的參與者設計,目的是培養參與者透過各領域體驗活動設計環境教育課程的能力。這些活動場域包括:由都道府縣知事認證的「體驗機會場所」、擁有豐富自然環境的國立與準國立公園、拉姆薩公約登錄濕地,以及由地方社區與企業主導的社會教育機構等。
學員將運用五感體驗永續社會建設與環境教育/ESD之間的連結,並透過與多元利害關係人的對話,學習如何在規劃與實施體驗活動時培養同理心及互動式溝通技巧。
對象: 教育人員、公部門人員、企業、非營利組織(NPO/NGO)、學生,以及任何對環境教育、體驗活動或社區發展有興趣的人士。
這些照片來自於於2024年3月17日在日本北海道栗山町的「上別小學校・可口可樂環境之家」(經認證為「自然體驗場所」)舉辦的研習會。
本次工作坊旨在學習如何有效規劃與實施體驗式環境教育。在上午的課程中,我們首先了解了上別小學的教育實踐,隨後參與了「里山」地區的雪地健行與水生生物觀察活動。下午則安排了講師的「一點講座」,內容聚焦於如何與學校建立連結,並以「世界咖啡館(World Café)」的方式讓參與者自由交流意見。
註釋
「自然體驗場所」(Place for Nature-Based Experiences)一詞取自《透過環境教育促進環境保全活動法》中的官方用語。不過,在本計畫中,此概念不僅涵蓋自然體驗活動,也包括其他實作型體驗活動。
根據《透過環境教育促進環境保全活動法》之「自然體驗場所認證制度」,土地或建築物的所有者或承租者可申請由都道府縣知事或指定城市市長認證為「自然體驗場所」,作為提供自然體驗或社會體驗活動的場域。
官方透過網路公開這些認證資訊,目的是讓希望參加自然體驗或社會體驗活動的人們能更容易找到符合需求的場地。


